
2.第二产程
(1)无头盆不称加强宫缩,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促
进产程进展。
(2)头盆不称或胎儿窘迫及时施行剖宫产术。
(3)胎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平面 等待自然分娩或必要时助产。
3.第三产程
预防产后出血。
处方麦角新碱 0.2mgiv
或缩宫素 10Uiv
5%葡萄糖注射液 500ml
缩宫素 10~20U iv drip
【说明】当胎儿前肩娩出时,可麦角新碱或缩宫素静脉注射,并同时给予缩宫素静脉滴注,使宫缩增强,促使胎盘剥离与娩出及子宫血窦关闭。
二、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
(一)诊断要点
(1)常与不适当应用缩宫素有关。
(2)临床表现
①0宫缩乏力多发生在产程开始阶段。
宫缩不协调
宫缩时子宫底部弱,下段强,宫缩间
歇期子宫壁不完全松弛。
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疼痛,烦躁不安,可出现电解
质紊乱、酸中毒、胎儿窘迫。
4产科检查下腹部压痛,胎位不清,胎心音不规律。
(3)产程图异常潜伏期延长,活跃期延长或停滞。
(二)治疗方案及原则
(1)处理原则调节子宫收缩,阻断不协调宫缩,恢复其正常节律性及极性。
(2)潜伏期可应用强镇静药,使产妇充分休息。如有缩宫素静脉滴注应暂停。
处方一派替淀100mgim
处方二吗啡10~15mgim
处方三地西泮10mgiv(缓慢)
(3)经处理后,不协调性子宫收缩未能得到纠正,或伴有胎儿窘迫,或伴有头盆不称,均应行剖宫产术。
三、协调性子宫收缩过强
(一)诊断要点
(1)临床表现
①宫口迅速开张,分娩短时间结束。总产程不足3h为急产,多见于经产妇。
②可出现胎儿宫内窘迫。
(2)子宫收缩过频(大于6次/10min),收缩力过强(持续时间大于60s)。
(二)治疗
①有急产史者应提前住院待产。
②有临产征象时,及早做好接生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准备。
③胎头娩出时,勿使产妇向下屏气。
产后仔细检查软产道,及时缝合裂伤
因急产而未消毒分娩者,新生儿及早肌内注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1500U,产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
新生儿预防颅内出血。
处方 维生素K 1mg im qd共用3天